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盏二代”:创造于泥火之间

时间:2018-05-24 11:22:26 浏览次数:
  提起建盏,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黄美金、许家有和蔡炳盛等老艺人的形象。烧制建盏,如此古老、神秘,似乎与年轻人没多大关系。
 
  然而,这个古老的行业如今正焕发新的生机。在中国建窑建盏之都——建阳,有这样一批“盏二代”,在其父辈的影响下,他们箕引裘随,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逐渐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本期《助创》关注“盏二代”们用青春演绎的传承与创新故事。
 
  怀揣技艺,点亮传承之火
 
  37岁的黄文勇出生于陶瓷世家,少年时期,他跟着父亲黄美金学陶艺。19岁时,他已能独立完成全套拉坯、上釉等制作工艺。2008年,为传承建窑建盏技艺,在父亲的带领下,他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在水吉窑址研究建盏、龙窑的烧制技术。通过对古瓷片的研究,经过上千次的烧成试验,黄文勇独立开发出兔毫、银油滴等产品。
 
  作为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说:“非遗传承的并不只是过去的历史,而是延续至今的文化积淀,作为新一代传承人,让建盏重放光彩,责无旁贷。”
 
  烧制出精美的建盏,不仅需要成熟的烧制技艺,更需要的是耐心。曾经,黄文勇整整一年都没能烧制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据他回忆,那一年清理的烧盏残余垃圾,装满了百余个大编织袋,保险柜里用于记录失败的笔记本有厚厚六十余本。虽然研制过程问题重重,但他毫不气馁,只为忠于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坚守。
 
  毅然决然地守护着这方泥土,为建盏传承事业发光发热的不只是黄文勇。
 
  在水吉镇的蔡氏建盏研究所里,出生于1984年和1986年的蔡威、蔡杰两兄弟,从孩童时期就常看见父亲蔡炳盛坐在拉坯机旁扶泥拉坯,烧制建盏。兄弟俩闲时常帮着父亲洗洗泥巴,打打下手。久而久之,逐渐对建盏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完成大学学业后,蔡威和蔡杰毅然回乡“拜父为师”,并暗自下定决心要将这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十年寒来暑往,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蔡家两兄弟掌握了烧盏的全套工序。两兄弟都获评了“南平市中级陶瓷工艺美术师”职称,在全国各大博览会作品评比中屡获佳誉。有了两兄弟的帮助,蔡氏研究所的建盏销量节节走高,年产量增加了70%。每谈及兄弟俩,蔡炳盛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现在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建盏烧制也后继有人了。”
 
  魂牵建盏,情洒一方热土
 
  长长的马尾辫低垂于脑后,瘦小的身材,清秀的面庞,高挺的鼻梁骨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举止言谈落落大方,眼前这个优雅的女孩,名叫许杰。2012年,许杰从厦门集美大学毕业,就业于厦门某科技公司。一年后,热爱自由的她辞去了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总感觉到故乡泥与火的召唤。”许杰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到家乡水吉,跟随父亲许家有“倒腾起了泥巴”。
 
  谁说女子不如男,那瘦小的身躯里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在建阳区水吉镇池中村,常常能看到许杰在长达43米的龙窑,也是目前全建阳区最长的龙窑前忙碌着。除了能够熟练地完成电烧建盏的一整套工序,翻山越岭采矿石、找泥巴,通宵达旦看窑火,不管多脏、多累的活儿,许杰总能举重若轻,一一完成。
 
  历经五年的刻苦钻研,许杰不仅羽翼渐丰,还帮助父亲利用互联网拓宽了销售渠道,创新了运营模式,成为父亲的得力干将。许杰表示:“作为一名新生代手艺人,会加倍努力,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建盏文化品牌。”
 
  建盏特有的魅力不仅深深招引着许杰,在水吉镇的另一个村落里,也有一位被这穿越千年的魅力所吸引的少年——孙福昆之子孙寒风。今年22岁的孙寒风,穿着一件宽松的浅蓝色布衫,眉宇之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去年夏天,他踏出了江西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学院的校门,跟随着父亲孙福昆和哥哥孙寒冰,踏上了这薪火相传之路。学习陶瓷工程专业的他深谙现代陶艺的各种风格、流派、材料和工艺,丰富的理论知识让他不断探索着建盏的各种可能性。孙寒风表示,建盏文化及烧制工艺理论方面曾出现过断层,烧制方法主要来源于老一辈的经验传授,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能为建盏文化及工艺理论系统化作贡献。
 
  泥火交融,在传承中创新
 
  在泥火之间,传承百年工匠精神。老一辈的建盏大师们就像树木的根,所有烧盏技艺都源于他们,而新一代的创意就像树木的枝叶,总有新的旺盛生命力。建盏工艺也是如此,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见到卢毅时,他正帮着母亲李细妹小心翼翼地装窑,额头上渗出细小的汗珠。从小乖巧懂事的他,无论天气多寒冷,磨破手指也要帮着母亲洗泥巴,敲矿石。长大后,天资聪颖的他,不到一个月,便学会了拉坯、配釉、烧盏等繁杂的工序。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他和母亲李细妹的足迹遍布青岛、大连、广东等全国各地,还远赴上海、日本等地交流学习。说起每件作品的立意、构思、制作等,卢毅滔滔不绝,创新研制的蝴蝶盏,黑色的盏上裂变出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妙趣横生。“建盏文化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不仅要激发人的兴趣,让人想买,更要有创新精神,让传统艺术适应时代发展,别具匠心,才能更长久地延续它的艺术生命。”卢毅说道。
 
  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并不是年轻人作品的全部,他们还将自己对建盏的理解注入作品中。1986年出生的吴继旺,自2008年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吴立主研究烧制建盏。在学习传统烧制方法之外,他还不断尝试研制建盏新品种。
 
  吴继旺认为,老一辈所传授的经验是宝贵的,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找准自身定位,去粗存精,让真正的艺术品流向市场。他独立尝试烧制出的金缕鹧鸪斑,盏的四周各个面所呈现的纹路不尽相同,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现在他与哥哥吴继兴,组成搭档,哥哥负责销售,自己负责生产。
 
  在销售建盏这一领域,年轻人也正成为主力军,1985年出生的蔡翔,成立了自己的元定建盏工作室,线上线下销售火爆,月均销售500套,销售额达8万元左右。
 
  “建阳目前已有1980多家已注册的建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产值达16.5亿元,其中50%以上都是新兴的后生力量,大多为80、90后年轻人。”建阳区文体新局局长徐卫兵表示,“盏二代”们,正逐渐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上一篇:永安:打造石墨和石墨烯产业聚集态势
下一篇:助力乡村振兴 永泰优空间正式启动

 分享到: 收藏

三明市科技企业孵化众创协会(C)版权所有     ICP备1456564号-1
运营维护: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