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三明:打造发展“新引擎”阔步迈向“产业优”

时间:2021-01-11 11:27:45 浏览次数:
  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优则地区优,产业强则地区强。
 
  长期以来,三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三明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产业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五比五晒”,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集智聚力推动“产业优”,形成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强力打造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三明先有工业,再有城市。1957年开始工业建设,全国10万大军支援三明建设,奠定工业基础,1960年设立三明市。
 
  地处山区的老工业基地,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怎样做到“老树发新枝”?三钢人始终牢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公司调研时的嘱托,提出“绿色钢铁,服务海西”的企业使命,致力于高质量、高颜值生态美丽钢厂建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制订超低排放行动计划、建立AAA级旅游景区等措施,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绿色生态的钢铁生产基地。
 
  经过20年发展,三钢钢产量从2000年的117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1240万吨,钢产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同时,三钢还通过提升装备工艺技术、加大环保资金投入等有效方式,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目标。
 
  企业心无旁骛攻主业,政府也甘当“店小二”。三明推出“一企一策”帮扶政策,与三钢等142家龙头企业签订扶持协议或备忘录,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新增建设项目108项,总投资299.68亿元,新策划产业链项目108个、总投资505.3亿元。
 
  正是有了“一企一策”的扶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通过扩大有效营销网络,汽车产销量逆势上扬,去年1至10月企业税收增长达245%。
 
  “公司业绩好,员工收入增加,干活也更加有劲了。”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潘林说,“订单拉着生产跑”已成为公司常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重汽海西投资5000万元实施30个技改项目,日产量从80辆提升到130辆,增幅62.5%。企业增效,员工收入从2019年月均4000元增至2020年的8000元,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p><p>在中国重汽海西公司、金瑞高科等一批行业龙头的带动下,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实现产值930亿元。目前,已初步形成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橡塑机械、数控机床、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农林机械、建材机械、铸锻件等9个优势产业,产品涉及45个门类,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62家,其中12家机械制造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新材料产业硕果盈枝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三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20年来,三明工业人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一代接着一代干,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并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涌现一批以氟化工、石墨和石墨烯、稀土新能源为主导的高端新材料企业。
 
  “只要企业需要,我们随叫随到。”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帮企业跑手续、问需求。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林海介绍,园区正按照“一纵三横”产业定位(一纵:石墨深加工产业;三横:石墨负极材料、等静压石墨、石墨烯产业),打造电价优惠政策、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引导基金、融资租赁等成本洼地,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承载能力强的园区。“正是习总书记的嘱托和老一辈工业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地鼓舞着我们这代人砥砺奋进。”林海深有感触地说。
 
  发展石墨烯产业,三明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是福建省重点打造“两核三区”中唯一的石墨烯产业专业园区,全市辖区内已探明的微晶石墨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按照“市县联动、联合攻关、差异发展”的思路,三明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研发,推动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p><p>去年9月,三明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龙头企业翔丰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从落地到上市的短短5年间,翔丰华迅速成长,产品覆盖了动力电池、储能、3C等各个领域,成为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近年来,多个石墨烯产业项目逐一落地,培育壮大了翔丰华、鼎丰碳素、泰启力飞等10多家重点企业,初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在全省的龙头地位正在显现。
 
  点石成金,是氟新材料产业创造的“神话”。有这么一组数据:我市已探明萤石资源储量1415万吨、远景储量3000万吨,年产萤石精粉50万吨以上。宝贵的资源,为氟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2007年在明溪县落地的海斯福氟化工企业,经历了创业初期的“阵痛”,把投资科研作为投资未来的海斯福现在已经成长为国内含氟化学品及特种功能氟化学品领先企业,拥有多个研发团队,专业研发人员55人,每年投入两三千万元研发资金,开展科研攻关,拥有专利24项,科技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
 
  目前,我市共有氟化工企业16家(已投产8家,在建4家,签约落地4家),其中,海斯福、三农新材料、东莹化工、高宝矿业4家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福建省率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
 
  文旅康养产业崭露头角
 
  守拙归园田,耕读向李家。走进位于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的“耕读李家”,仿古的李家客栈、青翠的李家菜地、古朴的创客坊、美丽动人的丹霞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这儿山清水秀空气好,饮食健康,非常适合养老。”江西游客老刘兴奋地说。
 
  际溪村是近年来泰宁县重点打造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2019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文旅部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现在过的幸福日子,放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际溪村村民刘秀红不禁感叹,村里有两家网红民宿、还有研学基地和咖啡屋等很多好玩的地方,县城到这里10余分钟车程,好多地方的游客都到村里纳凉避暑、住民宿。
 
  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依托“耕读李家”文旅康养平台,际溪村大力发展民宿业,为村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泰宁文旅康养产业欣欣向荣,只是三明市持续打响“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的一个缩影。像“耕读李家”一样,生态新城康养城等项目受到人们的追捧和青睐。
 
  作为在全国首个提出“全域森林康养”理念的城市,三明充分发挥“中国绿都·最氧三明”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工作思路,深入文化和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红色教育、生态旅游、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景区提升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22个森林康养项目,其中,在建项目12个、前期项目7个、招商项目3个,年度计划投资13.22亿元。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强村富民
 
  好山好水好生态,是三明市的宝贵财富。多年来,三明市不断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走出了一条兴业强村富民的小康之路。
 
  “我很荣幸当年能够向习总书记汇报五龙山茶园种植情况,习总书记对五龙山茶园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种茶、产茶的信心。”大田县广平镇元沙村原村主任张玉谊,深情地讲述着当年的情景。
 
  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元沙村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大生态茶园建设,抓标准化管理、抓品牌化创建、抓多元化发展,推动茶产业兴起。
 
  特别是2016年以来,村里深化科技引领,创新农业发展,按照“讲好一个故事、提升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思路,带领周边1000多户农民致富奔小康,茶叶产品远销江浙沪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倍多。
 
  一片茶叶带富了一方群众。2019年,全市茶园面积31.6万亩,产量4.6万吨。茶叶产值29.9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29亿元。
 
  好山好水,也孕育出建宁县的“富民三子”。一颗梨,精心培育,卖向全国各地;一株莲,经过加工,变成100多种产品;一粒种子,不断成长,长成了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县。“三子”产业发展正成为建宁县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如今,“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在三明业已形成,宁化河龙贡米、尤溪金柑和茶籽油、大田高山茶、泰宁有机鱼、永安莴苣、明溪淮山、清流豆腐皮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一串串数字便是最好的印证: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69.1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预计533.94亿元,保持了年均4.3%以上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6949元增加至2020年的预计19776元,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
 
  “产业优”,优在发展速度,优在产业结构,优在产业效益。眼下,在三明大地上,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上一篇:三明:内培外引,孕育产业新“烯”望
下一篇:福建省重金支持培育产业领军团队

 分享到: 收藏

三明市科技企业孵化众创协会(C)版权所有     ICP备1456564号-1
运营维护: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咨询:0598-8915168